小说《炎夏利刃:铸魂》,大神“蜀山强哥”将陆远赵小胖作为书中的主人公。全文主要讲述了:大学生陆远在父亲忌日收到入伍通知书,回忆与父亲的过往和家庭现状,毅然踏上前往军营的列车,开启未知的军旅生涯。
《炎夏利刃:铸魂(陆远赵小胖)免费小说全集_完本小说免费阅读炎夏利刃:铸魂(陆远赵小胖)》精彩片段
日子在汗水、泥土和嘹亮的口令声中,一天天飞快流逝。
新兵连的生活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精密机器,每一个齿轮都被严格限定在固定的轨道上,容不得半点差错。
内务、训练、政治学习、吃饭、睡觉……周而复始。
单调,却充满着巨大的压力。
这种压力不仅来自高强度的体能消耗,更来自于对细节的极致苛求。
陆远所在的班,内务水平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提升。
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秦风。
他不知用什么方法,精确测量了被子每条边折叠的最佳尺寸和力度,并总结出一套“三步压被法”,在班里推广开来。
虽然依旧无法达到秦风那种堪比豆腐块的境界,但至少告别了“面包”的称号。
赵小胖是最大受益者,他的被子终于能勉强立起来了,这让他对秦风佩服得五体投地。
“书生,你这脑子怎么长的?
叠被子都能搞出公式来?”
赵小胖一边小心翼翼地修着被角,一边感叹。
秦风头也不抬地整理着自己的床头柜,里面每一件物品的摆放角度和间距都如同用尺子量过:“任何事情都有其最优解。
找到规律,效率最高。”
陆远看着这一切,心中对秦风的评价又高了一分。
这个看似不合群的“算盘”,正在用他独特的方式,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个小集体。
训练科目逐渐增多,强度也越来越大。
军姿、队列、战术基础之后,迎来了器械和格斗。
单杠练习,陆远的强项。
引体向上轻松突破二十个,卷身上、摆动屈身上等动作也掌握得飞快。
他身体协调,核心力量强,在单杠上如同灵活的猿猴。
这让他再次成为全连的焦点,连一向严肃的李峰班长,在看陆远做高练习时,嘴角也难得地微微上扬了一下。
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赵小胖和秦风。
赵小胖体重负担大,一个标准的引体向上都做得龇牙咧嘴,全靠爆发力硬拉上去,然后迅速放下。
秦风则更惨,他的上肢力量是明显短板,挂在单杠上,脸憋得通红,身体像风中芦苇般摇晃,却很难将下巴过杠。
“不行了……真的不行了……”赵小胖从单杠上跳下来,揉着酸痛的胳膊。
秦风也默默落地,看着自己发红的手掌,眉头微蹙,似乎在分析自己发力错误的原因。
“别灰心,”陆远走过去,示范道,“别用死力气。
想象用背部的肌肉发力,手臂只是牵引。
来,我托你一下,找找感觉。”
陆远双手托住秦风的腰,给他一个向上的助力。
秦风尝试着调整呼吸和发力方式,在陆远的帮助下,终于勉强完成了一个。
“感觉怎么样?”
陆远问。
“背阔肌和菱形肌主导发力,确实比单纯用手臂省力,但对肌肉协调性要求更高。”
秦风认真地分析着生理机制。
赵小胖也凑过来:“远哥,也帮帮我呗!”
陆远笑了笑,耐心地指导着两人。
他并非刻意讨好,而是觉得,既然分在了一个班,互相帮助是应该的。
而且,看到同伴的进步,他内心也有一种莫名的成就感。
格斗基础训练更是一片“惨烈”。
主要是练习擒敌拳和摔擒基本功。
训练场上,人影翻飞,喝声不断,伴随着身体砸在垫子上的闷响。
李峰班长示范动作干净利落,一招制敌,充满了力量感和实战性。
他强调格斗的目的不是表演,而是在最短时间内解除对手战斗力。
“格斗,打的是胆气,是反应,更是基本功!
不要想着什么花哨的招式!
把最简单的动作练到极致,就是杀招!”
李峰的声音在格斗场上回荡。
对练时,陆远凭借出色的身体素质和反应速度,往往能占据上风。
但他发现,秦风虽然力量速度不占优,却非常善于观察和预判,总能提前半拍做出防御或者闪避,偶尔还能用巧劲化解陆远的猛攻。
“你反应很快。”
一次对练间隙,陆远对秦风说。
“格斗本质是物理运动,有轨迹和预兆。
观察重心移动、肩部倾斜、视线方向,可以部分弥补绝对速度和力量的不足。”
秦风擦着汗,平静地回答。
而赵小胖则成了“人肉沙包”,经常被摔得七荤八素,但他皮实,抗揍,被摔倒了就龇牙咧嘴地爬起来,嘴里还嘟囔着:“再来!
我就不信了!”
这种不服输的劲头,倒是赢得了李峰班长偶尔投来的、带着一丝认可的目光。
真正的挑战,来自射击预习。
操场上,烈日炎炎。
新兵们趴成一排,人手一支没有子弹的模拟训练枪(或早期型号的退役步枪),枪管上用绳子吊着一块砖头,练习据枪稳定性。
这就是枯燥而痛苦的“吊砖”。
一动不动地趴着,全身肌肉绷紧,任由汗水顺着额角滑落,浸湿身下的土地。
胳膊开始酸麻,颤抖,砖头在枪管下晃悠,仿佛有千斤重。
时间仿佛凝固了,每一秒都是煎熬。
“稳住!
枪口对准目标!
谁先掉下来,中午就别吃饭了!”
李峰在队列后巡视,声音如同催命符。
陆远屏住呼吸,努力控制着颤抖的手臂。
他身体素质好,但也感到极其吃力。
旁边的赵小胖己经开始“画圈”了,枪口晃得厉害。
秦风则脸色苍白,嘴唇紧抿,显然也在苦苦支撑,但他的晃动幅度反而比赵小胖要小,似乎用了某种特殊的呼吸方法来控制身体。
“幽……幽灵……你怎么做到的?”
赵小胖咬着牙问,他给秦风起了个外号,因为秦风有时安静得像个影子。
“放松非必要肌群,核心收紧,调整呼吸节奏,将注意力集中在准星与缺口的平正关系上,忽略肌肉的疲劳信号。”
秦风低声回答,语速很快,像在背诵说明书。
“说人话……”赵小胖哀嚎。
“就是别全身都使劲,腰腹稳住,慢慢呼吸,只想着瞄准。”
陆远简单翻译了一下。
赵小胖似懂非懂,尝试着照做,晃动似乎真的小了一点。
枯燥的预习之后,是第一次实弹射击体验。
前往靶场的路上,新兵们都兴奋不己,叽叽喳喳讨论个不停。
真枪实弹,对大多数年轻人来说,有着致命的吸引力。
靶场戒备森严,气氛肃穆。
领取实弹、验枪、进入射击地线……一系列流程严格而规范。
当沉甸甸的、充满油味的钢枪真正握在手里,当黄澄澄的子弹压入弹仓,一种前所未有的沉重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。
“卧姿装子弹!”
随着指挥员的口令,陆远迅速卧倒,据枪、瞄准。
他按照预习的要领,调整呼吸,食指均匀加力。
“砰!”
第一声枪响把他吓了一跳,肩膀被枪托往后坐的力量撞得一震。
靶场瞬间被密集的枪声淹没。
紧张、兴奋、还有一丝不安。
陆远深吸一口气,努力排除杂念,专注于射击。
他的体育生背景让他对身体控制有优势,节奏把握得不错。
射击结束,报靶。
“陆远,45环!”
(五发子弹)这个成绩在新兵里算是优秀了。
陆远松了口气。
“秦风,38环!”
“赵小胖……5环!
有一发脱靶!”
赵小胖的脸瞬间垮了下来。
李峰班长看着成绩单,面无表情。
他走到队伍前,说道:“第一次打靶,成绩有好有坏,正常。
陆远打得不错,稳定性好。
秦风,节奏太慢,犹豫就会败北。
赵小胖,你是太紧张还是太随意?
枪都端不稳!”
他顿了顿,目光扫过所有人:“但我今天要说的,不是环数。
而是你们对枪的态度!
枪是什么?
是武器!
是战争的工具!
它不是你炫耀的玩具,也不是你害怕的猛兽。
你们要做的,是了解它,驾驭它,让它成为你们手臂的延伸!
今天,你们只是让子弹飞了出去。
将来,你们要确保每一颗子弹,都飞向它该去的地方!
明白吗?!”
“明白!”
回营的路上,气氛不像来时那么活跃。
很多人都在回味班长的话,回味着扣动扳机时那沉甸甸的感觉。
陆远摸着被晒得发烫的枪身,心中对“军人”这两个字的分量,有了更具体的认识。
这不仅仅是训练和汗水,更关乎生死和责任。
晚上,连里组织观看军事纪录片,关于边境冲突和反恐作战。
屏幕上,真实的战斗画面、牺牲的烈士、恶劣的环境,深深震撼了这些新兵。
他们第一次如此首观地感受到,平日枯燥艰苦的训练,与屏幕上那些血与火的画面,有着首接的联系。
赵小胖看得眼圈发红,低声对陆远说:“远哥,我以前觉得当兵就是吃苦,现在觉得……这苦,吃得值。”
秦风则看得异常专注,手指在膝盖上无意识地划动着,仿佛在记录和分析着每一个战术动作。
陆远没有说话,他看着屏幕上一位牺牲的排长留下的家书,心中翻腾。
他想起了父亲,父亲是否也经历过这样的时刻?
他选择这条路,不仅仅是为了追寻父亲的足迹,或许,更是为了守护屏幕后那些需要守护的东西。
新兵连的日子,就像在打造一把利刃的初胚。
单调的重复是淬火,艰苦的训练是锻打,而渐渐明晰的责任与信念,则是为这块钢铁注入灵魂的开始。
陆远、秦风、赵小胖,以及一班的所有人,都在这个熔炉里,经历着悄无声息却又深刻剧烈的改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