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:《盘中之棋》本书主角有林见清吴磊,作品情感生动,剧情紧凑,出自作者“君子鉴”之手,本书精彩章节:当一个人手握足以影响他人命运的资本时,他既是棋手,也成了棋盘上的子。探讨财富、友情、爱情与良知在巨大利益面前的博弈与抉择。
《盘中之棋(林见清吴磊)完本小说推荐_最新章节列表盘中之棋(林见清吴磊)》精彩片段
林见清同学:祝贺你被我校金融学院 金融学专业正式录取。
愿你秉承“厚德博学,经济匡时”的校训,在这里开启探索经济规律的求知之旅,成长为未来的栋梁之才。
请于2014年9月1日凭本通知书准时报到。
浙江财经大学招生办公室二〇二西年七月望着这份录取通知书,林见清久久不能言语,没有喜悦,也没有悲伤,只是有着一种无法言说的淡然。
那张略显单薄的录取通知书,此刻就安静地躺在客厅的茶几上,像一片羽毛,却压得我有些喘不过气。
它来自一所普通的本科院校,名字平平无奇,与父母口中那些熠熠生辉的“985”、“211”相去甚远。
为了“庆祝”我考上大学,家里特意做了一桌好菜,红烧肉的香气弥漫在整个屋子,但空气里,却隐隐流动着另一种难以名状的情绪。
饭局伊始,气氛还算融洽。
母亲不停地给我夹菜,嘴里念叨着:“多吃点,去了学校就吃不到家里的味道了。”
父亲也难得地开了一瓶啤酒。
然而,这份温情,如同窗外的夏日夕阳,短暂而脆弱。
第一波“空袭”,来自母亲。
“哎,对了,”母亲仿佛忽然想起什么,筷子停在半空,“你王阿姨家的女儿,琳琳,记得吧?
人家可是考上‘浙大’了!
哎呦,那通知书,听说漂亮得很,她妈妈在朋友圈发了好几天呢。”
她说着,目光不经意地扫过茶几上我那封装帧朴素的通知书,随即发出一声轻微的、几乎听不见的叹息。
“那孩子,从小学习就好,真是争气。”
林见清埋下头,用力扒拉着碗里的米饭,红烧肉此刻嚼在嘴里,莫名有些发苦。
我知道,这只是序曲。
果然,父亲接过了“第二棒”,他擅长用数据和事实说话。
“嗯,浙大是好学校。”
父亲抿了一口酒,脸色在灯光下显得有些红润,也更显严肃,“还有你李叔叔的儿子,就是那个小时候跟你一起玩的小胖,人家考上了‘华中科大’,学计算机,听说将来出来,年薪起码这个数。”
他伸出两个手指,在我面前晃了晃。
“二十万?”
林见清试图用轻松的语气接话。
“起步价!”
父亲加重了语气,眼神落在我身上,带着审视的意味,“你呢?
你这个专业,将来就业方向是什么?
前景怎么样?
打听过没有?”
林见清哑口无言。
我的未来,和那张通知书一样,模糊而充满不确定性。
接下来的时间,就成了“别人家孩子”的表彰大会。
谁谁谁超常发挥,挤进了名牌大学的门槛;谁谁谁虽然考得一般,但家里有门路,准备送去国外镀金;甚至连隔壁那个从小成绩就比我差的王小磊,都因为走了体育特长,被一个不错的体育学院录取,成了父母口中“总算有出息”的典范。
林见清坐在那里,像一个接受审判的囚徒。
耳边是父母交替的、充满焦虑的“你看那谁谁谁”,眼前是满桌的菜肴,却己食不知味。
那张普通的录取通知书,此刻仿佛成了一个罪证,证明着我的平庸,我的不够努力,我让他们在同事、亲朋的“比较”中,失了颜面。
他们爱我吗?
当然是爱的。
这桌饭菜,他们眼角的皱纹,他们为我付出的十几年心血,都是明证。
可这份爱,为何在此刻,化作了绵里藏针的失望,化作了压向我的一座名为“别人家孩子”的大山?
林见清感觉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。
十几年的寒窗苦读,最终凝结成这张轻飘飘的纸,它没能成为家族的荣耀,反而成了尴尬的存在。
我无法反驳,因为那些“谁谁谁”是真实存在的,他们的成功是如此的光鲜亮丽,衬托得我的平凡如此格格不入。
晚宴在一种略显沉闷的气氛中接近尾声。
母亲开始收拾碗筷,叮叮当当的声音敲打在我的心上。
父亲点起一支烟,烟雾缭绕中,他的侧影显得有些模糊。
林见清站起身,走到茶几旁,轻轻拿起那张录取通知书。
纸张的触感很真实,这是我高中三年努力的成果,无论别人如何看待,它是我人生的下一个起点。
林见清看着父母忙碌和沉默的背影,深吸一口气,将所有的委屈、不甘和辩解都咽了回去。
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晰感,在心底滋生。
林见清将通知书小心地放回包里,用一种尽量平静的语气说:“爸,妈,我吃好了。
学校……我会好好念的。”
未来的路很长,也许我的起点不如那些“谁谁谁”高大,但这条路,终究要靠我自己的双脚,一步一步走下去。
而证明自己的方式,绝不仅仅在于一纸通知书的含金量。